臺北蛻變─打造淡水河人文水岸城市

近年來,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以貫徹「臺北市年輕化三大政策」、推動「淡水河曼哈頓」計畫、創意城市及臺北生活環境及景觀改造計畫等為重大政策,其中「淡水河曼哈頓計畫」是臺北市與新北市政府的重大都市發展政策,以臺北市為右岸,新北市為左岸的規劃,希望能打造出仿照紐約市曼哈頓地區的高度都市化及人性化的發展模式,將透過兩岸沿線縱深200公尺內優先進行都更,並給予2倍容積獎勵的方式,企圖充分善用上天賦予的自然資源,讓原本被邊陲的河廊發展逐漸蛻變,透過軸線翻轉,進一步成為大台北地區發展核心帶,向世界各大新興城市紛紛以水岸復興為市政建設主軸看齊,就形成了「淡水河曼哈頓計畫」的雛型。
 

  透過淡水河的整治工程,讓臺北市蛻變為宜居的水岸城市,從「首部曲:溪流整治、乾淨河川」、「二部曲:河岸公園、綠地開闢」與「三部曲:親水住宅、水岸翻轉」之「大河三部曲」的發展願景的步驟,率先從淡水河水系水質治理開始,從取締污水排放、沿岸違規砂石場到營造天然污水處理場(即人工溼地),由於市府團隊的合作,目前淡水河水質恢復近30年最乾淨的狀態,鄰河地區的都會空間結構亦被重新檢討定位,逐步朝向綠色未來城的發展設定邁進。

  然而,《曼哈頓》是一種品牌,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個人美學。曼哈頓(Manhattan)位於美國東部哈德遜河下游,為紐約市中心,百老匯就位於轄域範圍內,該區具有發達的文化產業,在全美、全球具有極強的影響力。

  境內擁有享譽國際的經濟資源、文化資源及觀光資源,例如:帝國大廈、百老匯、華爾街、卡內基音樂廳、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廣播博物館、時報廣場等代表性建築,曼哈頓是整個紐約市生命力的發源地,著名的自由女神雕像,也矗立在曼哈頓島的入口處,她象徵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

  這也是曼哈頓地區給人的印象,一個自由、沒約束的地方。曼哈頓洋溢著濃郁的藝術文化氣息,無論前衛文化(格林威治村)、現代藝術、高雅藝術(林肯中心)、流行時尚(第五大道)皆可在曼哈頓城見到,在曼哈頓城有許多實驗性音樂團體、藝術書店與小劇場,塑造了非常多元的文化氣息,此外曼哈頓城除了是文化的代表,也是商業繁榮的代表,著名的華爾街,聚集了全球近3000家外貿、金融、證券、保險公司,影響世界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透過臺北市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在淡水河沿岸打造具備美國紐約曼哈頓形式及規模的國際化新區塊,作為台灣與國際企業在金融、科技、旅館的營運、研發總部,進一步針對河岸進行更新改造,全面檢討都市更新計畫,引進新的建築形式、產業項目,實現淡水河曼哈頓計畫的目標。


  任何一個城市皆不是一日造成的,藉由淡水河曼哈頓計畫,未來要用各種造景結合歷史,賦予故事性,讓淡水河對城市的貢獻與榮光,在歷史優劣的篩選中,期待每一個人在淡水河邊都有一段故事、一個回憶。

 

大同社大倡議人文水岸城市,以形塑學習型城市的發展願景,本校淡水河永續社的志工,長期關心淡水河環保相關議題,希望透過對淡水河的人文生態環境守護,為環境永續發展而努力。